个人资料

apollolx

自述:非法传销的反对者;拿牌直销的修正者;中西文化的调和者;养生保健的融通者;天下文章的拿来者;微言大义的思考者;自强不息的实践者;万柜联盟的探索者。 

文章数量:2242

点击人次:8369807

博文分类
搜索
【修订】 听太阳神专家说“灸”(一)太 阳 灸 概 述

中西养生精华

 

灸法,本无一症不可治。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一、灸法简介

 

灸法是指应用某些对皮肤有剌激性作用的药物或其它物质直接接触皮肤表面,借助热量、药物、红外线等不同方式刺激人体特定部位或腧穴,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灸法治病保健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祛病强身的重要非药物疗法之一,具有其它疗法所不可替代的优点。《本草正义》云“灸法,本无一症不可治”,“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等均说明灸法是一种神奇有效的医疗保健手段。

 

灸法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将灸法作为一种具体治疗方法并记载于医学典籍上的是于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它既是已知最早关于经脉的专著,又是首次记载灸疗的的医学典籍。与其同时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则详细地记载了施灸的部位,稍后的《黄帝内经·灵枢》一书中提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隋代《诸病源候论》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都提倡用灸法治疗多种急难杂症,宋代《太平圣惠方》记载治小儿急症达47种之多。明清两代灸法更是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的灸法专著以及散在医籍中论述灸法的篇章。较有代表性的是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其中论述灸疗的内容非常广泛,用灸治疗各种急慢疾病达二十余种。清代为医学家吴亦鼎所撰的《神灸经纶》一书,他在该书中指出:“灸法宜与针并重,而其要在审穴,审得其穴,立可起死回生”。在非医药文献中最早提及灸法的,则见于《庄子·盗跖》篇:“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孟子·离娄》篇还提到了艾灸,“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由此可见,灸法用于防治疾病在历代都颇为盛行,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灸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上自帝王下至百姓几乎人人可灸,是人们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为人类的医疗保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灸法的适应证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整理和总结,对现代医学运用灸法治疗疾病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灸法通过温热、寒冷或其它非机械刺激的作用刺激腧穴或特定部位,能激发经络、神经、体液的功能,调整机体各组织系统的失衡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目的。

 

灸法不仅能治疗体表的病证,也可治疗脏腑的病证;既可治疗多种慢性病证,又能救治一些急重危症。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涉及300余种病症,涵盖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均可产生明显的良性、积极的调节作用,尤其对于胃痛、腹痛、肩背痛、腰痛、肌肉关节痛、脚跟痛、前列腺疾病、面神经麻痹、痛经、卵巢囊肿及盆腔炎等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特别是对免疫性疾病效果最好。近年来还被用于抗癌、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关节炎、精虫减少症等多种现代医学为之束手的疑难病证,临床都具有较为确切的效果。总之,只要是慢性病,以及常规医疗没有办法治的病,用灸法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灸疗法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良好效果,如《扁鹊心书》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千金翼方》云:“一切病皆灸三里三壮。”更具借鉴意义的是某些医家的自身体验,如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提到“余旧多病,常苦气短,医者教灸气海,气遂不促,自是每岁须一、二次灸之。”民国时期的著名针灸家承淡安有一种“仙传寿灸疗”的保健灸疗法:“取涌泉穴,每月初一日起灸到初七日止,每日卯时灸到辰时。每灸艾团如小莲子大,如痛则除之。姜片用与不用,随人自便,均至知痛止而已。每逢初一日,每足灸二十六壮,初二日灸七壮,初三至初七日均同初二日之法行之。”国外在承袭了中国传统医学理法的同时对灸法也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日本在民间应用灸疗法预防保健、延年益寿是很普遍,无论男女,一般一生中至少灸4次:十七、八岁时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时灸三阴交增强生殖能力;三、四十岁则灸足三里,促进脾胃功能、防止疾病、增加寿命;到了老年为了防止视力衰退,一般多采取与足三里兼灸曲池,灸曲池目的在于使眼睛明亮,牙齿坚固。从1937年起,更是掀起所谓“全民三里灸”健康运动,值得我们借鉴

 

三、灸法的作用:

 

历代灸法用于治病保健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温经散寒: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痛、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行气通络:针对由于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侵袭,导致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出现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通过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和伤科应用较多。

 

3、扶阳固脱: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4、升阳举陷:针对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导致的上虚下实、气虚下陷、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病症,灸疗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

 

5、拔毒泄热:对于热性疾病,选择特定的穴位和灸法引热外出,达到清热降火的目的。

 

6、防病保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气血充盈;灸命门、关元、气海可使人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身体抵抗力,达到防病保健之功,是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现代医学实验和研究进一步表明:灸法能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对神经、血液循环、内分泌等系统都有双向调整,促进疾病康复的功效,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调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细菌生长,预防传染病,具有镇痛和抗炎等作用。在临床运用上,对于胃痛、腹痛、肩背痛、腰痛、肌肉关节痛、脚跟痛、前列腺疾病、面神经炎、痛经、卵巢囊肿及盆腔炎等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特别是对免疫性疾病效果最好。总之,只要是慢性病以及常规医疗没有办法治的病,用传统灸法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四、历代灸法的发展

 

灸法的运用在中国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灸”字最古老的解释是在《说文解字》中,其解释为“灸,灼也,从火久声。”指的是用火灼体疗病之意,主要用于各种虚寒证的治疗,也可治疗某些湿热证。

 

后世历代医学家通过对灸法不断研究,使灸疗理论日趋完善,施灸的方法不断改进,施灸的材料也越来越多样化。逐渐演变成凡是通过特定的温热、寒冷或其他非机械刺激手段刺激特定部位,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温经散寒、拔毒去湿、扶正劫邪、平衡阴阳、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效果的方法统称为灸法。

 

目前对灸法的分类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按照施灸材料分;二是按照按施灸方法分。按施灸材料不同可分为艾灸法非艾灸法两大类:

 

艾灸法是以艾叶制成艾绒作为灸材的一种施灸方法,是临床应用最多最普遍的方法,但限于需明火点燃,专人施灸,所以大都局限在医院等专门机构,不利于产业化普及推广。

 

非艾灸法是指不以艾绒作为剌激源的灸法,依据剌激源不同分为三类:以温热作为剌激源的热灸法;在常温下以某些对皮肤有一定剌激作用的物质进行灸治的冷灸法;以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下的剌激物作用于穴区达到灸治目的的冰冻灸法。

 

按施灸方法可以分为固定式艾条熏灸器、电辐射温灸器、储能热敷袋、温灸包等;其它如水疗、足疗、温泉浴、桑拿、精油推拿等均属于现代灸法保健范畴。

 

五、太阳神灸法体系

 

按照中医学治疗疾病“寒者热之”的原理,太阳神灸系列产品以适当的温度和时间长度对局部进行热刺激,主要针对治疗寒性病证为主,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等功效。

 

晚清名医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对灸法的论述最为详尽:吴氏认为内服汤药与外贴灸膏有殊途同归之效,凡属内治汤剂均可熬制成外用贴剂治疗同类疾病。正可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特别是吴氏认为外用膏灸具补益之效,只是“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这些精辟的论述对我们今天应用灸法具有重要指导和启发意义。

 

 

«上一篇:睁开你的慧眼   下一篇:糖尿病与花粉»

评论(2) 点击次数(4706)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